2025春季广交会成绩出众!关税冲击下,中国外贸实力依旧?

对等关税的冲击下,中国外贸影响几何?

5月5日闭幕的第137届广交会,给外贸人吃了颗定心丸。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万名境外采购商涌进广州,走进展厅,这一数字和去年相比涨幅高达17.3%,即便美国关税大棒高悬,世界对“中国制造”的热情依旧高涨。

再从成交量看,中国企业与外国采购商达成了254.4亿美元的意向出口订单,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%,其中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贡献超六成成交额,这些数据像一面镜子,照见中国外贸不断扩大的“朋友圈”,当传统市场波动时,新兴市场成了稳稳的增长力量。

广交会的最后一天,现场依旧热闹非凡,不少境外采购商仍在扫货。中国玩具、纺织服装、鞋、箱包等传统产业的优质产品备受青睐,智能化、节能环保的产品的咨询量暴涨,广交会上展出的人工智能创新玩具,吸引全球客商纷纷下单。

然而成绩单背后,中国外贸人心里清楚:压力从未消失。美国在今年4月实施的对等关税,让依赖北美市场的外贸企业实实在在疼了一把。不少外贸企业对接的北美供应商、采销商要求停止供货,造成厂家库存积压,资金无法流转。广东一家主打家具制造的工厂,因美国征收的高额关税,被迫暂停出口,车间机器一度停转三分之一。

但中国外贸的韧性,就在于总能在压力中找到新支点。面对中美贸易的高度不确定性,商务部发声:深入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工作,帮助出口遇阻的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。

线上渠道,京东、阿里巴巴、美团等电商平台通过开放入驻通道,设立外贸专区,为外贸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打通绿色通道;线下渠道,盒马、山姆、永辉超市等国内大型商超,帮助外贸产品在国内超市快速上架,触达客户。

一部分外贸企业在政策的帮助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比如老牌外贸企业曙光牙刷厂200万件库存通过京喜自营一抢而空,佳美丽家陶瓷的餐具展销在永辉超市开展第一天销售便超过2万元。当然,也有不少外贸企业在出口转内销的过程遭遇挑战,需要考虑产品适配性问题,还需要考虑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,以及供应链调整的难题。

就在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摸爬滚打的同时,中美贸易的僵局也正在发生微妙变化。

广交会闭幕后第二天,停滞许久的关税问题传来消息: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。中方发言人表示,对美方信息进行了认真评估,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、中方利益、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,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。何立峰副总理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,将在访问瑞士期间,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长贝森特举行会谈。

未来会怎样?看看那些在展位上用英语、阿拉伯语、西班牙语熟练接单的年轻业务员,看看生产线连夜调试的智能设备,答案或许就在其中:压力不会消失,但办法总比困难多。开拓新兴市场、创新产品领域,通过轻跨境等跨境电商专线网络服务,外贸行业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。

只要创新的劲头不减,市场的步子不停,中国外贸不仅能“重回正轨”,更会在风浪中蹚出一条更稳、更宽的路。

以上是轻跨境今日内容分享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!